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风、雪、山 (五)  (第3/3页)
/br>    苏青瑶哑然。    而那名职员没有发觉苏青瑶的无言,继续问:“要是真打进来,你打算走吗?”    苏青瑶沉思许久,抬头,镇定地答:“嗯,但我会留到不能再留的时候。”    夜里再度落起小雨,一阵紧一阵松,洒在玻璃窗。窗边,垂着一根长长的电线,末端倒吊一盏电灯,孤零零地亮着,那光像害了黄病,没有半点生气。苏青瑶坐在书桌前,看着玻璃上的雨水枝蔓似的扭曲、生长,手脚冰凉。    雨下整夜,不等破晓便悄然离去。    当徐志怀醒来,推开窗,望见花园的石子路水迹斑驳,恍若地母在夜间涕泪交颐,留下满面泪痕。    他套上驼毛大衣,带一把黑色长柄雨伞,坐车去见怡和洋行的西泽克爵士。抵达咖啡厅时,对方还没来,徐志怀选一个靠窗的位置,落座,要一杯意式咖啡。深棕的皮质座椅,全然仿巴黎左岸的腔调,可座椅扶手破了皮,露出海绵,满是战乱的狼狈。    不多时,西泽克爵士赶来。    “后天上午十点,会有一架飞机,从上海飞往纽约,”他说着,摘下礼帽,从厚重的大衣内摸出一张机票,放在茶几,朝徐志怀推去。“现在上头还有一个空座位,人情价,只需一百根金条。”    徐志怀瞧见机票,先是错愕,没料到他会送上这样一份大礼。紧跟着,一种闷热的感觉,涌上心头。尽管他已将绝大部分机械运到汉口,员工也悉数坐上渡轮,但在紧盯机票的那一刻,徐志怀还是犹豫了。    对政治,他早已失望透顶,没有信心去赌这场战争的输赢。战事一开,谁知道要打多少年?乐观些,三年、五年;悲观些,十年,二十年。甚至是一辈子。倘若打到最后,流进了全中国千千万同胞的血与泪,换来的依旧亡国灭种,该怎么办?中国不是第一次打败仗了。它已经失败了快一个世纪,未来也将继续失败下去。    或许,他应该买下这张机票,抛弃父母的坟墓,曾经的爱人,苦心经营的事业,永恒的故土,远走高飞,去美国,至少能保全自己的性命。    那才是符合理智的行为。    正沉默,咖啡厅的无线电收音机陡然变了声调,整个上海的电台都突然终止正在播放的节目,转而播报起同一条要闻。    “亲爱的上海同胞们……”    滋啦的电流中,响起一个男人的声音,是现任上海市长俞鸿钧。逐渐的,四周静下来,没有人再说话,连呼吸也放轻了。一时间,上海的天与地之间,只回荡着男人念文稿的声响。    徐志怀垂头,默默听完,眉头轻微的蹙起,又松开,然后微微地摇了摇头,眼睛泛起一点点的血红。    “多谢您的好意,”他低哑着喉咙。“但我不会走,我的家在这里。”  首     发     地     址 -  -   - m   .   e   m   o   s  h   u  w   u 1  .   c  o  m       1937年11月11日,上海市长俞鸿钧发表《告上海同胞书》,沉痛宣告上海沦陷    11月12日,淞沪会战结束    沪宁铁路线被日军占领,上海与南京之间几乎彻底断联。    11月18日,古城苏州失陷。    11月19日,嘉兴沦陷    11月20日,国民政府发表《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》    11月24日,湖州吴兴沦陷    11月27日,重要工业城市无锡被攻陷    11月29日,常州沦陷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