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分卷阅读97  (第1/2页)
    准几万两,几十万两呢。    利润自然是诱人。    陆见安叹口气,她还是慢慢来。    光是一架纺织丝绸的机器,他们就买不起。    三千两可不是个小数字。    积累成本吧。    陆见安家里的茧自然不卖。    同时也和村里的里正打了招呼,他们也收蚕茧,就是为了冬日里还有活儿干。    既然挂着陆家丝坊牌匾,自然是要做这个生意。    里正也和村民一说,大家自然愿意,陆见安出的价钱比水头一斤高一文钱,就近就能送到陆家,谁还不愿意呢。    毕竟多了还是一笔钱。    几百斤可就是几百文呢。    家里都能吃多少rou,买多少粮食呢。    穷苦人家过日子自然乐意。    于是倒是不少人主动挑拣好了,送到了陆家,陆家只收干茧,鲜茧他们没地方,也没人手去收拾,干茧省心多了。    水头本来是火大。    一个水头手里都是几个村子的收茧。    少了干茧,收入自然会少一部分,心有不甘,可是一打听这一户是陆家,那个大名鼎鼎的陆家,水头偃旗息鼓了。    他们又不是少了陆见安这一口就要饿死人,没必要招惹这种麻烦。    谁知道会不会好好地天上打雷啊。    现在一打雷他们都会想起陆见安。    一道雷劈死人的事情不多。    在他们整个陈国也是新鲜事呢。    而陆家几个月缫的丝也该到茧节上去换回来真正的收入。    ☆、第101章 茧市    九月二十九。    凤山县茧节开幕。    陆见安第一次见识茧节。    在这里也叫作茧市,或者蚕神节。    各地叫法不一样,可是规矩是一样的。    因为是交易生丝熟丝的生意场。    各地的丝商和稠商都会云集。    采购他们需要的生丝。    凤山县自然是生丝居多,熟丝也是从六盘进来的,当然比较起来,人们自然清楚,到凤山县自然是为了生丝。    丝坊掌柜的也是拿出看家本事,为了应付这一季最后一次赚钱的机会。    过了茧节。    可就入了冬。    一直到来年至少五月才能迎来下一次的茧蛹收获。    这个长达七个月的时间里,丝坊师傅们也就只能依靠这一季的干茧过活,这个时节里,可没有新茧上市,收入也就会锐减。    凤山县在这七个月里可就日子艰难。    什么生意都会紧巴巴的。    不光是丝坊日子艰难,就连小门小户也过得青黄不接。    想也知道,冬日里什么都做不了,没有进项,也就只可能节省开销。    街上的小商小贩叫卖的声音都会有气无力,好像是没吃饱了饭一般的无力。    这话先不表。    这个茧节,一般各地丝商云集,大家挑选自己满意的生丝,为自家的来年丝绸生意囤积货源。    而各个丝坊也是卯足了劲儿争夺客源。    丝坊要是做得好!一个订单就能吃一年。    这也是凤山县最大的生意场。    陆见安自然也来了。    她和徐蒙山早就打听清楚了。    他们陆家丝坊离着凤山县远,自然等着人家上门绝无可能。    陆见安早就预备了生丝和熟丝得样品。    他们也入茧节行市去。   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