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apter 45 外海 (第2/4页)
却觉得有人在掌心里轻轻敲了一下,不是邀请,是提醒。她去冲了个很短的澡,把头发用毛巾随便擦到半干,坐到床边,电脑开机时风声在窗外立起,第一滴雨像一颗顺坡滚下来的玻璃珠,一连串地接上来,敲在玻璃上,密密麻麻的。 十一点过后,雨大到像有人把整块天往下倒。酒店忽明忽暗地闪了一下,有人在走廊里“啊”了一声,又笑。她把电脑盖住,站在窗前,看暴雨在夜里把城市的轮廓一层层洗模糊,远处的高架像一条还在发热的钢。门铃在这个时候响了一下,是酒店送来的手电和一条轻薄的毯子。她拿起,点两下,光束细且稳定。顺手放在床脚的时候,手机亮起,不是消息,是日程提醒跳了出来:明晨七点半,Modern Trade 复核;九点半,传统小店访谈;下午三点机场。她把提醒划掉,坐回到床边,手里那条薄毯在掌心里滑下去一点,又被她捏紧。 半夜十二点半,电又亮了。她没睡,去大堂拿一瓶水。夜里的一楼空阔得像剧场的后台,灯的色温比白天暖,服务生靠在柱子后打盹,听见她脚步才马上立起来。长椅的另一头坐着陈知,手边放着一本翻到一半的报告。她抬眼,先看她的鞋,再看她的脸。两个人都没有惊讶,像一个分镜里本就写着这场景。 “睡不着?”陈知问。 “嗯。”宋佳瑜说,“你呢?” “习惯跑一遍明天的问答。”她把报告合上,手压着封面,并不急着起身,“今天的货架照片,你们内部会怎么说?” “说‘团队’。”宋佳瑜 笑了一下,“只说制度,不谈人。把墙做厚,把窗做活。” 陈知点头。她把手从报告上挪开,手心在封皮上留下一个不明显的温影,很快就被大堂的冷气吃掉。“我跟合伙人提了,正式回避所有宋氏相关业务。”她说的时候眼神并不找她,像在对着某个看不见的窗。“不是今天,也不是明天。是彻底。你不用回。” “谢谢。”她本能地要说,又在“谢”字出口前把它收回去换成“明白”。这两个词重量不同,她要用比较不会伤人的那个。“你这样做会有成本。” “效率。”陈知答,像把一颗石子丢进水里,不响,“情感噪声会降低判断效率。职业优先。” “明白。”宋佳瑜重复,像把一个决定放进有标签的抽屉。“明早你去哪里?” “Lotus 7,下午看两个传统小店。”陈知的语速一向稳,“海风会吹干东西,但也会把纸吹走。要盯。” 她们安静了片刻。大堂里有人拖着行李箱拉过大理石地面,轮子发出有节律的响。服务生把一条薄毯递过来:“空调有点冷。”她接过来掖到腿边,不只为暖,也为把某种锋利的一角轻轻盖住。陈知没要毯子,她把手放在膝盖上,十指并拢,像在给自己数秒。 “Take care.” 陈知先说,句子短得像一张车票的号码。 “You too.”她回。四个音节落下,像一粒盐,融进了整个夜的水里。 暴雨在一点半后缓下来,灯的光圈收小,路边的树从窗里看过去像湿漉漉的兽。她拿水起身,向服务生点了一下头。陈知没再看她,只把报告放回包里,拉链合到一半又停了一秒,像在确认某个决定仍然成立。她回房间的路上,地毯把脚步吞下去,只有电梯的“叮”在每层落一下音。她靠在门背喘了两口气,忽然觉得胸腔里那只一直执拗的鸟安静了一点。不是因为谁,而是因为把一个方向摆正了:回避不是退,是让空气有路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