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分卷阅读145  (第1/2页)
    大殿之上的龙椅,坐着一个黑影。    他定睛一瞧,竟是魏央。    上一秒还惊讶于他为何回京如此之快,下一秒便迅速沉下了脸。    怫然不悦。    “魏将军。”谢欢冷冷地喊了一声。    似是在提醒他的身份。    魏央手上拿着一个明黄色的锦包,不知里面装的是什么,看起来沉甸甸的。    听到谢欢喊他,魏央也不抬首,自顾自颠着手中的锦包问道:    “表哥不妨猜一下,我此刻正在想些什么。”    “将军深谋远虑,朕怎么会知晓将军在想什么。”    忽略了谢欢脸上的不悦,魏央靠坐在龙椅上风轻云淡,不以为意。    “我在想,幼时你我二人长在一起,皇上曾经常拉着我坐在这把椅子上玩弹珠。”    微微抬首,四目相对,魏央望着他:    “那时,你还没有现在这副表情。”    谢欢轻声笑了起来。    “的确。”    他道:“那时这西平,还不是只我一个谢氏。”    微微颔首,似是赞同了他的话。    “如今,魏氏也只剩下我一人了,”魏央盯着他,问道:“可算扯平了,表哥?”    谢欢哑然。    殿上静寂了片刻,谢欢似是想解释些什么,只见魏央伸臂一掷,锦包砸来,他下意识去接,正好落在了手上。    不用打开,只凭手感,也猜测得出,    里面装着玉玺与金令。    魏央道:“昔年,我父亲知你年少,忧心太后被权势蒙蔽双眼,动摇北绍根基,便一直扣着大玺,没有交给太后。”    谢欢颔首:“我早已知晓了。”    他是无意中发现,太后传旨用的玺印和他用的副印竟如出一辙。    再加上为数不多的几次传国旨,落大印,魏央皆都有亲身参与。    这便不难猜出,玉玺其实一直是在魏央的身上。    “南榆退了,北蛮收了,未来的五十年里,再无人可动摇北绍,”    “我也做完了魏家男儿该做的事。”    “玉玺与金令是由你父交于我父之手,如今再由我之手,交还与你。”    魏央从龙椅上幽幽起身,沉声道:    “如此,君臣之间,谢魏之间,便两清了吧。”    谢欢拿玺的动作僵持着,忆起太后生前的叮嘱,他想问魏央日后是何打算,但始终没能问出口。    约有片刻。    “皇后为朕生了一个儿子,朕给他取名谢魏,他若成材,朕自然要封他为太子。”    他问:“这如何能两清呢?”    谢欢打开了手中的锦包,拿出金令,学做魏央的模样,将令扔还给了他。    “太后临终前曾教导朕,如何分散兵权和巩固边境。但朕从未出过西平,也不懂太后所言。”    说罢,不等魏央回话,他又道: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