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分卷阅读36  (第1/2页)
    另一方面。    林双玉的醒转,缓和了贺同章与贺氏之间的关系,他开始愿意尝试去和这个母亲接触,做一个普通的儿子。    起初,贺氏见儿子态度有所转变,心中以为他是想的通透了,便多次私下暗示他,不必为一个女人介怀,大可休妻再娶。    若不是读了二十多年的圣贤书,尚还存有一丝理智。    贺同章一定会将她赶出贺府,当做从未寻到过她。    玉儿为寻她,几近丧命,如今到了如此境地,休妻?    她如何说的出口这样的话。    永言孝思,思孝惟则。    圣人的训话他不敢忘。    “母亲,你莫要再提这件事了。”    自觉多言。    明晓儿子的心意,贺氏再不敢多舌,她主动担起照顾林双玉的责任,处处关怀备至,小心地伺候。    旁人都是媳孝母,到了她这里却成了母侍媳。    不禁觉得悲切。    如此在廊平过了四年。    贺同章一直想方设法为爱妻四处求医,不曾放弃。    四年里林双玉一直无所出,贺氏便想着,休妻不可,纳妾总是行的吧?    他的儿子,万不能要守着一个痴儿度过余生,断了他父亲的香火。    她心中这样想,却有不敢轻易同贺同章这样说。    同一个屋檐下共渡了四年,她早将儿子的性子摸了清楚。    他原本对玉儿遭故之事一直介怀于心,    她们母子感情浅薄,这些年来若不是她在玉儿面前殷勤照拂,他断不会轻易释怀。    天和十三年,天子下诏,举贤纳士。    贺氏本一心忧虑贺同章子嗣继承之事,可得知科考一事后,忽然又转而诱劝儿子去参试。    “你得老丞相亲自教导,满腹经纶,若不去考取个功名,岂不白费了老丞相的一番心血?”    她本以为这不过是一件水到渠成之事。    却不曾想,贺同章一口拒绝。    他未曾详说其中的原委,只道:“西平,我是绝不会去的。”    贺氏并不知晓林双玉罪臣之女的身份,甚至不知她的姓氏,只跟着贺同章喊她一声‘玉儿。’    所以,她哪里知道,西平对于贺同章和林双玉来说,是虎狼之地。    非生死必需,万不能去。    贺氏只以为他顾虑的是林府被驱一事。    “你何必忧虑,将军当年明令禁止的是林家人踏入西平,你虽长在林府。”    “可你姓的却是贺。”    那禁令自是与我们无关的。    饶是她这般苦口婆心,将话说的如此难听。    贺同章也未曾动怒。    “功名是非,母亲妇道人家,切莫再多言了。”    贺氏一怔。    恼羞成怒,半天说不出话来。    怒其不争,哀其不幸。    但是最后。    贺同章还是去了西平,并且金榜题名,考中了状元。    这仅源于李叔的一句话。    说起西平,李叔回想了许久,然后同他道:    “西平里的大夫,确实要比廊平好些,若少爷高中,得圣上垂青,太医也得使得动的。”    简言之,林双玉的病,还有好转的可能。    只此一句。    贺同章便动了回京的心。    天和十三年,贺同章加官进爵,携一家老小返京。    天和十六年,他一路平步青云,官升至二品,掌管一朝廷尉。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